【Emil Yuan积极心理学专栏】斯泰格人生意义:用西游记谈 理解

Connor 火币交易所 2025-08-29 2 0

我们常常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在心理学家斯泰格的理论中,人生意义建立在三个元素之上:理解、动机和价值。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理解”这个核心命题——你是否真的看懂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尤其是在职场这样一座表面秩序井然、底下暗流涌动的“冰山”世界里。

【Emil Yuan积极心理学专栏】斯泰格人生意义:用西游记谈 理解

很多人以为,只要把工作任务做得漂亮,升职加薪、被认可便是水到渠成。然而,现实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任务”与“流程”,而真正支配职场走向的,却是人际网络、隐性规则、信息通道这些庞大的“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藏在水下。完成工作只是证明你能胜任“表层”要求,想要真正进步,还得挖掘“底层逻辑”。

在这个话题下,用《西游记》做类比特别有趣。

案例一:孙悟空-职场隐性高手

很多新读者都问,孙悟空有筋斗云,一下飞十万八千里,怎么不直接把唐僧送去西天,把“快递”一键送达呢?其实,西天取经路上的重重考验,并不是考验悟空的“送货能力”,而是在考察他与天庭体系打交道、协作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每一关都是一次“职场项目”,需要他读懂各方规则,拿捏各路神佛、妖魔与天庭众生间的利益平衡。

悟空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从不是“一根筋地蛮干”。他懂得在唐僧面前示弱换取信任,也知道什么时候去请菩萨、拉资源;他能够权衡关系、审时度势、甚至适时装傻,巧妙解开危机。这些都是体察“隐性知识”、融入复杂系统的高级表现。取经这段路,其实只是悟空丰富的“职场履历”之一。只有读懂任务背后的潜规则,融入组织、积累信任,他才能真正完成升级打怪的进阶。

启发:懂得察言观色,主动适应环境与规则,洞悉团队利益与领导心态,才是持续成长的关键。

案例二:沙僧的老实型困惑

反观沙僧,他任劳任怨,专注于搬行李、打杂等后勤事务,从不主动表达意见或探索团队中更深层的信息。即使前方有妖怪,他也只是默默听命行事,很少会考虑团队的利益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气氛,或者提前感知资源流动。这种踏踏实实的态度当然值得点赞,但在复杂的取经项目里,他始终处于“贡献者”,却很难获得更多信任和话语权。

展开全文

他的困境恰恰是许多职场人的缩影——只会埋头苦干,错失了借力打力、巧妙沟通的机会,也错失了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时机。沙僧的局限并不是能力不够,而是缺乏对隐性知识的渴求与应用。

启发:光有苦干精神不够,还要学会察言观色、主动沟通,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价值和思考。

怎样才能成为“理解型选手”?

想在职场深水区畅游,不仅要勤奋工作,更要主动观察、思考和求教。

1. 主动请教和观察

多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捕捉会议和闲聊的“暗线”。

2. 建立人脉网络

不局限于自己岗位,主动融入跨部门团队,提升信息敏感度。

3. 敢于表达和总结

适时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困惑,不断复盘,提升策略思维。

4. 关注企业文化和风向

敏锐捕捉公司氛围变化和领导“暗示”,练就全局视角。

总结来说,无论你是“悟空派”还是“沙僧派”,都需要不断提升对“理解”的需求感与实践力。人生意义的大门,从不是只凭蛮力冲撞,更需要智慧和敏锐地解锁每一道看不见的门槛。

【Emil Yuan积极心理学专栏】斯泰格人生意义:用西游记谈 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