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指数全线上涨!人民币逐渐独立行情,专家预测未来走势

Connor 火币交易所 2025-11-10 8 0

全面突破

2025年10月31日当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全线上涨。 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7.61,创下2025年4月以来新高。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3.87,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2.26,均达到7个月最高点。 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整体走强,而不仅仅是兑美元的表现。

人民币汇率指数全线上涨!人民币逐渐独立行情,专家预测未来走势

与这一趋势相呼应的是,在岸人民币汇率于10月30日盘中最高涨至7.0955,创下近一年来新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周美元指数整体呈震荡走强态势,全周累计上涨0.8%。 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欧元兑美元全周累计下跌0.78%,日元兑美元全周累计下跌0.74%,而人民币却能逆势微涨0.04%。 这种背离传统模式的表现,标志着人民币开始走出独立行情。

更深入的数据显示,年初至今美元指数跌幅为8%,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9%。 这组数据打破了将人民币升值简单归因于美元走弱的传统认知。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指出,人民币有效汇率开始走出“独立行情”,即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不再单纯建立在美元贬值的基础上。 这种变化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正从低估区间向合理价值回归。

独立行情

中美经贸磋商的积极进展是重要推动力。 近期,中美经贸团队通过吉隆坡磋商达成共识,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并对24%的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 这些实质性进展显著改善了市场预期,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民币汇率指数全线上涨!人民币逐渐独立行情,专家预测未来走势

展开全文

中美利差缩窄是另一关键因素。 美联储自2024年9月以来已第五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3.75%至4.00%之间。 而中国央行降息幅度相对较小,这种货币政策分化导致中美利差收窄。 目前中美政策利率利差已收窄至2%以内,减少了持有美元资产的相对收益,从而推动资金流向人民币资产。

中国出口持续超预期增强了人民币的基本面支撑。 2025年前9个月,中国出口累计同比增长6.1%,在去年全年增长5.8%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带动贸易顺差累计同比增长26%。 出口的强劲表现彰显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坚实支撑。

结汇需求上升则形成了正向循环。 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企业结汇意愿明显增强。 根据估算,2022年以来可能有超过8000亿美元出口收入未结汇。 这些积压的结汇需求随着汇率升值预期而释放,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升值。

本质差异

当前人民币的“独立行情”与历史情况有着本质区别。 回顾2024年,人民币兑美元整体在7.0-7.3区间波动,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跌幅约为3%。 当时,人民币走势主要受美元指数影响,呈现典型的“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特征。

人民币汇率指数全线上涨!人民币逐渐独立行情,专家预测未来走势

而2025年7月后,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 美元指数已反弹2%,但同期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却攀升2.2%。 这表明人民币已摆脱单纯受美元走势驱动的模式,开始走出独立行情。

另一个显著差异是境内外价差的扭转。 一般情况下,离岸人民币汇价低于在岸汇率,但自8月上旬以来,这一差值开始收窄并转负。 离岸人民币对市场情绪更为敏感,CNH汇价好于CNY显示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

市场预期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6月境内中间价和即期汇率继续小幅走强,中间价与境内即期汇率以及境内外交易价的偏离大幅收敛,“三价合一的趋势更加明显”。 这意味着市场汇率预期更加稳定,汇率形成机制更加成熟。

支撑作用

人民币汇率能够保持稳定并走出独立行情,与政策面的支持密不可分。 中国央行已建立了丰富的汇率管理工具箱,这些工具可分为四大类。

人民币汇率指数全线上涨!人民币逐渐独立行情,专家预测未来走势

预期管理是成本较低且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负责人通过新闻发布会或媒体报道表达对人民币汇率的观点,引导市场预期,强化市场信心。 这种沟通方式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防止汇率过度波动。

流动性调节工具包括外汇存款准备金、外汇风险准备金、离岸央票等。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可增加商业银行可自由使用的外汇规模,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提高外汇风险准备金则有助于抑制远期售汇业务的顺周期行为,离岸央票的发行能调节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稳定离岸汇率。

中间价形成机制中的逆周期因子是重要调节工具。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和逆周期因子三部分组成。 逆周期因子用于对冲市场的顺周期行为,抑制单边贬值或升值预期,减少汇率超调风险。

官方外汇储备是最后的保障。 中国已形成规模超过20万亿元的官方外汇储备。 虽然“8·11汇改”后央行逐步减少直接干预,但雄厚的外汇储备为市场提供了信心保障。

这些工具的使用体现了“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思路。 2015-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通过“8·11汇改”增强汇率弹性,为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 2018-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中国基本面韧性保证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当前,这些经验正为人民币独立行情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币汇率指数全线上涨!人民币逐渐独立行情,专家预测未来走势

影响与应对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产生了直接影响。 以浙江时光家纺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主要生产销售家居纺织用品,出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 年后原料涤纶短纤价格上涨了3000元/吨,加上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而出口产品床罩价格却基本不变,导致企业利润空间缩小。 面对这一困境,企业一方面暂时缓接订单,一方面考虑适当加价。

汇率变动给出口企业带来了三方面挑战。 汇兑损失增加是最直接的影响,企业从出口报关到收款通常有1至3个月的时间差,人民币升值会形成直接的汇兑损失。 调查显示,五成企业2020年汇兑损失占企业利润的比重超过10%,最高达30%。 订单量下降是另一挑战,部分企业因无法判断汇率走势预期,不敢接长周期订单和大额订单。 产品竞争力也受到影响,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下降。

面对这些挑战,出口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使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是常见做法,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0年企业的套保比率是17.1%,比2019年上升了2.7个百分点。 如浙江瑞昶实业有限公司在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在7.0附近锁汇,使汇兑损益占企业利润的比重仅为2%。 降低成本提高议价能力也是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强化财务管理,严格控制生产环节成本。 学习外汇相关知识同样关键,企业决策者将汇率波动纳入日常财务决策考量。

资产重估

人民币独立行情正在引发全球资产配置的重构。 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对全球75家央行的调研结果显示,30%的央行表示将增配人民币资产。 这一趋势反映了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的需求,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

人民币汇率指数全线上涨!人民币逐渐独立行情,专家预测未来走势

2025年以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总体较为稳定。 外资投资人民币债券规模上升,目前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超过600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态势。 这些数据表明,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正在显著上升。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缪延亮指出,人民币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没有贬值预期,反而有升值预期。 从利率环境看,中国十年期国债利率长期在2%以下,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长期在4%以上。 这种利率环境变化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为人民币提供了历史机遇。 传统上美债和美元是最典型的安全资产,但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推出对等关税后,美国出现股市、债市、汇市“三杀”,说明美元资产内部相关性在加强,美债的避险能力下降。 这一变化促使全球投资者寻找多元化配置选项,人民币资产成为重要选择。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人民币使用提供了新场景。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签署,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的使用获得更好市场基础。 出口企业可以在与RCEP国家进行贸易时推广使用人民币本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