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数据大PK ,BC与TOPCon光伏组件谁更胜一筹?
作者 | 柯阳明 杨锐
排版校对 | 甘惠淇
去年打了一年价格战的光伏企业在2025年并没有消停,开年先是多家头部龙头企业相互上诉打专利战,晶科起诉隆基,然后又是隆基在山东起诉晶科,此外还有天合和阿特斯“两冤家”相互起诉(详情可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从价格战到专利战,光伏行业的“战争”升级》)。
现如今专利战还没结束,新一轮的技术实证战又开始了。
近日,据多家媒体披露,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各自展现自己最新技术的光伏组件,在各地进行发电数据实证检验,向市场展示了自家产品在发电量、组件效率、发电能力等数据。
首先是隆基绿能,据报道,隆基绿能已发布云南昆明某商业建筑屋顶实证项目的最新数据,实证项目验证了隆基BC二代产品与TOPCon在光照条件较弱的情况下的发电能力。
据悉,此次实证电站建立在大楼屋顶,总容量是169kWp,分为“实证区”以及“示范区”两部分。本次实证开展在实证区,该区安装了BC、TOPCon、HJT三种技术路线的光伏组件,其中该区BC组件采用的是隆基BC二代技术Hi-MO9组件产品,具体详情如下图:
展开全文
此次实证从2024年11月中旬持续至20252月上旬,选取该时间是因为冬季光照较弱,阴雨天较多,能够更好的验证BC组件在弱光下的竞争力。
结果表明,同等单位面积下,隆基BC二代产品的实际发电能力较TOPCon高出6.67%,较HJT高出7.54%;从单瓦的发电量上来看,较TOPCon高出3.6%,较HJT高出4.5%。
此外,据国际权威检验机构TÜV莱茵专业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隆基BC二代产品的光谱响应率显著优于TOPCon产品,最高领先比例可高达44%。
上述这么多实证数据,只表明一件事情,那就是隆基BC二代技术Hi-MO9组件产品在弱光下性能高于TOPCon、HJT产品。
而晶科也同样不甘示弱,近日,据晶科能源的视频号披露,晶科能源在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1月31日期间,同样在云南楚雄地区开展了TOPCon3.0组件与BC二代组件的实证项目。
数据显示,晶科N型TOPCon3.0组件实现了平均单瓦综合发电增益高达7.20%的优异表现。对于该数据,晶科解释道,主要是因为TOPCon3.0组件的高双面率优势以及优异的弱光性能以及卓越的抗紫外衰减能力。视频显示晶科TOPCon双玻组件的双面率高达85%,而BC组件双面率仅为65%左右,TOPCon双玻组件比BC组件双面率高15%-25%。
此外,晶科还表示在弱光下,TOPCon组件日发电量比BC组件高出约7%至9%。
而就在20日晚间,HJT厂商华晟新能源也发布实证检测数据:在2024年10月至12月冬季期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HJT组件的单瓦发电量优于BC组件,平均单瓦发电量高2.97%,单日日均增发最高14.18%。
一时间,这场技术实证数据的大PK,越来越让外界看了个云里雾里,眼花缭乱。
那么,到底谁的组件表现更好?
隆基说自己组件测试出数据优于TOPCon组件,说明是因为自身在弱光下的优势,发电量比TOPCon组件高,但现如今晶科同样也表示自家有着优异的弱光性能,综合发电率增益高达7.20%,与隆基在昆明的实证结果截然相反。
孰对孰错?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晶科的测试结果仅仅给出了结果,并未出示实地测试图,并且测试的BC组件功率多少、是不是和TOPCon组件相匹配产品、有没有得到第三方认证?这些都没有公布,因此数据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并且其认为TOPCon组件本来就是光伏组件的一个过渡时期,光伏组件的未来是属于BC组件的,当初就是因为BC组件技术更困难,所以各厂商先从TOPCon组件入手,现如今BC组件在隆基的领头下,已经提上日程,隆基的创始人也多次在各个场合表明深耕BC组件的决心。
此外,也有相关业内人士认为,隆基测试的是单面数据,隆基组件的双面率不如TOPCon组件,因此可能在测算上,隆基主要是测算的是正面发电情况,所以数据才优于TOPCon组件,若换上双面数据,BC组件发电不如TOPCon组件。
另外,他还表示TOPCon有着BC组件一个目前无法超越的优势,那就是TOPCon组件的成本低于BC组件。据索比光伏网显示,目前新建BC电池成本相对于TOPCon新建成本高了0.08至0.1元/W,并且TOPCon单GW改造成本仅约3000万元,相对BC组件的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预见能源注意到,无论是晶科还是隆基,近期两家都不止只有这一次实证检验。
据晶科能源微信视频号显示,晶科在山东莱州近海屋顶进行了实证项目,时间是2024年7月至2024年11月,实证结果表示晶科TOPCon组件对比P型BC组件,单瓦长期发电增益3.14%。
另外,还在海口与BC的二代组件相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晶科TOPCon组件综合发电收益比BC二代组件高5.06%。
另一方面,据公众号【隆基的碳中和朋友】显示,近期隆基也在各地进行数据实证。其中在寒冷地区黑龙江的数据,隆基表示其BC二代产品组件相较于TOPCon组件,装机容量可提升5%,可以带来8.56%的发电增益。
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江苏泰州,隆基绿能表示,在相同设计条件下,同等数量和版型的HPBC 2.0与TOPCon产品对比,Hi-MO9 相比TOPCon组件单千瓦发电增益均值为0.94%,单日最高可达2.03%。从累计发电量来看,Hi-MO9共发电3767.71kwh,相比TOPCon的3484.11kWh高出8.14%。
事实上,光伏技术之争自2023年以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头。我们认为,如今TOPCon与BC技术厂商针锋相对的情况,与前些年光伏行业出现的产品尺寸之争颇为类似。原来的182与210阵营也是争论不休,但最终还是妥协,183N、210R等中间路线获得普遍共识,BC与TOPCon之争或将走向同样结局——共存。
在这轮TOPCon与BC两大阵营的争论中,关于未来的主流技术方向,给外界的感觉似乎是各说各有理。实际上,过去光伏行业的确曾经出现一种技术包打天下的格局,例如单晶替代多晶,在P型时代,PERC技术最终一统天下。
然而,到了N型时代,百花齐放似乎更加恰当,各家厂商大可不必非此即彼。
另外,当下光伏行业正面临供给过剩的巨大困局,站在行业的角度,TOPCon在P型向N型切换的时代曾经是先进产能,而目前已经出现过剩苗头,包括BC、HJT(异质结)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协同发展也有助于鼓励技术创新和产能出清,有助于加速本轮行业周期的尽快结束。
不要“痴迷”于做“霸主”,况且,在中国光伏发展史上,“霸主们”的结局,大多不怎么好看。
评论